什么是回归测试?

  • 2025-09-27 12:54:39

作者

Phill Powell

Staff Writer

IBM Think

Ian Smalley

Staff Editor

IBM Think

什么是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过程是一种软件测试战略,用于确认代码修改不会损害现有功能或引入新的错误。

回归测试通常在漏洞修复后实施,通过重新运行测试来确保新增代码后功能仍按预期运行。

回归测试的部分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自由地跨越软件开发测试的所有不同阶段。回归测试可以在您想要或需要退一步并确保引入的新代码不会损害整体功能和工作流程效率时进行。

行业时事通讯

辅以专家洞察分析的最新科技新闻

通过 Think 时事通讯,了解有关 AI、自动化、数据等方面最重要且最有趣的行业趋势。请参阅 IBM 隐私声明 。

谢谢!您已订阅。

您的订阅将以英语提供。您会在每份时事通讯中找到一个取消订阅链接。您可以在此管理您的订阅或取消订阅。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我们的《IBM 隐私声明》。

谁应该使用回归测试?

任何持续更新代码的组织都需要实施回归测试方法。代码更新如此普遍,以至于无法获得准确的总量统计。

但由于人工智能 (AI) 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 (CI/CD) 管道等技术,许多企业正不断提高代码变更频率,部分企业甚至每日更新。这意味着回归测试需求正在持续累积。

回归测试占据中心地位的一个关键领域是质量保证 (QA) 工作时期。回归测试和 QA 团队的使命非常相似,即优化用户体验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和最安全的软件。

唯一的区别在于每种方式对整体情况的关注程度。回归测试使用更精确的范围来重点关注最近所做的更改,而质量保证 (QA) 则评估整个系统及其运作。

应用程序开发

开启旅程:云端企业应用程序开发

在本视频中,Peter Haumer 博士通过演示不同的组件和实践(包括 IBM Z Open Editor、IBM Wazi 和 Zowe),探讨了混合云环境中现代企业应用程序的开发现状。

深入了解云应用程序开发

回归测试八步骤

回归测试技术的作用是防止代码更改与托管系统不兼容。采取这样的措施对于保持系统运行优化非常重要。

在回归测试中,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序列(或类似步骤序列):

引入代码变更: 在源代码中添加新代码、修改现有代码或优化当前功能。评估潜在影响: 分析应用程序,识别可能受变更影响的区域。选择测试用例:DevOps 开发运维团队根据回归测试套件中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选择,尤其关注涵盖关键功能的测试用例。它们可以包括单元测试(针对单个模块)、功能测试(用于验证运营)或整合测试(确保组件协同工作)。对测试用例进行优先级排序:当选择多个测试用例时,团队会对测试用例进行优先级排序,根据重要性和潜在影响对它们进行整理。运行测试用例:手动执行测试或使用自动回归测试工具。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例如,手动测试还是自动化测试),都依赖于测试脚本,即指导测试人员操作的结构化模板。报告分析测试结果: 审查测试结果及支撑数据。若发现漏洞或故障,立即通知开发团队。进行修复并重新测试案例:开发人员对现有测试用例进行必要的修复,并重新测试之前标记的问题,以确认解决方案。根据需要重复全过程: 持续进行回归测试循环,确保网络应用程序按预期运行。

回归测试类型

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主题,有大量的回归测试技术可供使用。每种方法都对回归测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单元回归测试

如其名称所示,这种形式的回归测试专注于系统组件或模块(即“单元”),检测是否在单个单元中引入错误。

示例:开发者为网站添加“忘记密码”功能时,单元回归测试将验证原有登录机制在新增功能后仍正常运作。

部分回归测试

当目标是查明最近的更改是否只影响更新后系统的子集时,可使用部分回归测试检测该子集并执行适当的诊断。

示例:假设网站正在集成新支付网关。部分回归测试可能 仅评估新功能的局部运行机制,而不测试关联性较弱的功能。

完整回归测试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完成重大代码变更后),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测试。完全回归测试要求重新测试整个系统或应用程序,以确保功能的持续完整性。

示例:当网站开发者决定新增精选产品画廊功能后,企业需对新画廊功能及所有现有测试用例运行完整的回归测试。

选择性回归测试

选择性回归测试为回归测试引入预测性元素。其中,测试人员根据经验判断哪些区域可能受代码变更影响,据此从测试套件中筛选测试用例。

示例: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发现需要整合并更新用户界面部分功能时,可采用选择性回归测试来确保用户界面的持续稳定性。

递进型回归测试

混合测试采用综合方法同步评估新功能与现有功能。渐进式回归测试通过逐项检测来发现新功能引入的缺陷。

示例:企业发布现有软件产品的新更新前,通常执行渐进式回归测试,以确保最新版本的功能与此前系列版本保持一致性。

修正型回归测试

校正性回归测试的核心在于确保数据一致性。通过重新运行测试用例来验证结果是否保持一致,校正性回归测试通常在代码库未发生变更时执行。

示例:添加到软件中的并不总是新功能。有时,引入修改是为了完善代码,使其运行得更好。修正型回归测试用于重构代码的情形,以确保重构不会引入代码错误。

重新测试所有回归测试

重新测试所有回归测试被视为最终阶段之后的测试。它涉及开发团队对所有已经通过的回归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以确保各部分协调互动。

示例:重新测试所有回归测试通常用于检查软件架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能伴随的变化。例如,一个金融应用程序采用了一个新的框架,这意味着运营上的重大变化。

自动化回归测试

上述测试类型可能耗时较长,因此常借助自动化测试工具加速流程。即使涉及大型系统,测试执行速度也能显著提升。

示例:后端更新后可采用自动化回归测试,验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端点是否持续生成正确数据与响应,从而确认整体运行正常。

手动回归测试

某些测试场景需要人类的理解,这时需要进行手动回归测试。众所周知,由于人工测试在告知工作内容时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因此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示例:网站需在不同平台上保持美观性与一致性。通过手动回归测试,可验证布局调整后的网站响应能力。

Selenium 回归测试

此回归测试利用了开源 Web 自动化框架 Selenium。Selenium 回归测试通过及早检测回归并确保新的更改不会破坏现有代码,从而增强软件稳定性。它在持续更新的情况下特别有用,例如持续整合。

示例:航空公司预订系统新增了一项功能,除了此前仅支持的信用卡支付外,现在还支持借记卡支付。Selenium 能够验证信用卡支付流程是否持续按预期运行。

非功能性回归测试

软件质量需根据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SDLC) 之外的多种变量进行评估。非功能性回归测试旨在验证软件是否具备高安全性且支持良好用户体验。

示例:网站开发人员添加了新功能,然后希望确定新功能对运行速度有何影响。非功能性回归测试检查加载时间。如果加载时间增加了,则表明出现了回归。

回归测试使用哪些技术?

回归测试的另一关键价值在于它能与其他测试方案协同产生“1+1>2”的效应。以下是几个示例:

探索性测试:探索性测试可与回归测试结合产生更多分析结果。二者运作机制不同——回归测试通过脚本化测试验证系统预期行为,而探索性测试则通过开发者的非脚本化探索发现意外问题。不过,这两种测试方案可以互补使用,从而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有些企业直接融合二者形成“探索性回归测试”,使开发者既获得方向指导又保持灵活性。探索性测试则有助于改进现有用例或创建新测试用例,从而提升测试覆盖的全面性。

持续测试:回归测试常与持续测试协同使用。顾名思义,持续测试要求将测试实践持续集成到完整 SDLC 中。持续测试是回归测试的既定组成部分。 若缺少持续测试,回归测试无法真正实现其设计价值。 融合二者形成的“持续回归训练”让测试人员能更自由地聚焦于可能存在缺陷的高优先级测试环境。

端到端测试:与回归测试协同的另一项技术是端到端测试,它通过模拟真实用户场景来验证系统的完整工作流。E2E 测试聚焦用户体验及接口、后端和相关数据库等组件。回归测试与 E2E 具有高度互补性——回归测试可包含完整的 E2E 测试用例,而 E2E 测试能发现需通过回归测试修复的问题。

回归测试和 AI

AI 带来的广泛影响令人惊叹。技术行业对 AI 的投入远超其他领域,回归测试正是受 AI 驱动实现革命性加速的技术流程之一。

“加速”这个词很恰当,因为 AI 增强回归测试的主要方式,是最大限度地加快得出各种结论的速度。然而,AI 也在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来说,AI 正在利用其算法,通过分析历史测试数据、用户行为和代码变更来构建相关测试用例。这有助于根据预测的影响确定测试的优先级。当 AI 运行这些测试时,它们运行得更快,并能更快地产生结果。

AI 甚至通过缺陷检测方法和自愈测试提升回归测试的本质与质量。即使在持续开发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动化测试的有效性。最终,AI 通过优化决策与自动化任务来改进回归测试,从而降低成本并加速产品上市。